粉质黏土
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与含水率的大小密切相关。该种土质含水量大时易形成软弱土,使承载力降低。甚至当含水量达到一定状态时受到扰动会形成橡皮土。橡皮土是指因土含水量高于达到规定压实度所需要的含水量而无法压实的粘性土体。碾压后踩上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成因是在含水量很大的粘土、粉质粘土、淤质土、腐质土等原状土上直接进行施工或者作为回填土碾压,由于原状土的土质结构遭到扰动,颗粒之间的毛细孔结构遭到破坏,水分不易透出和散发。当气温较高时对其进行碾压或者夯打( 尤其是光面碾压),使其表面形成硬壳,进一步阻止了水分的渗透,这样土壤中的水分就超过了最佳含水量,形成了软塑或者流塑状态的橡皮土质。这种地基土变形大,承载力低。
在建筑地基处理的技术宝库中,由司炳文高级工程师发明创造的《孔内深层强夯》专利技术(也称为DDC法碴土桩技术),能大量消耗建筑及工业垃圾,利用各种无机固体废料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他先后获得了“孔内深层强夯”、“孔内灌注强夯混凝土桩”等8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北京市优秀发明奖和发明家等荣誉称号。这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受到北京市建委、环保局、科技委等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北京市建委于1994年2月专门组织了专家鉴定会,对这项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认真的审查鉴定。会议对这项技术给予很高评价,认为:“DDC碴土桩具有承载力高,抗液化能力强,地基沉降变形小”的优点,处理后地基的不均匀性得到改善,能充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构思新颖,工艺独特,适合国情,技术水平属国内外首创。该技术有明显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广泛应用前景,是应重点全面推广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在各种复杂场地技术下对这项技术的适用性、安全可靠性进行检查验证。由于《孔内深层强夯技术》的有效性,在许多工程中都取得了成功,受到了广泛赞扬,并且进一步积累了经验和不断改进提高,使其更加成熟。
(资料图)
项目场地所有平房拆迁后,碴土就地利用,且拆迁场地距离周边现有建筑物距离近,容易受到影响。除拆迁的碴土外,项目地勘中,地下多为承载力低的粉质粘土,承载力低,局部有碴土回填,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经建设单位、总包、设计院比选,选取了可就地取材利用碴土作为桩土材料的孔内深层强夯法(DDC/SDDC桩)地基处理专利技术进行整场地基处理。总工程量:8万立方米。
二、地基处理的目的和要求:
1、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必须达到fspk150kPa;
2、地基处理后刚度均匀。
三、处理效果:
经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后,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北京西城区琉璃厂旧房改造项目图
Copyright 2015-2022 人人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